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s/9926071
如何做好考試準備?資深小學教師:小孩需要的不是答案,而是學習方法
每到期中或期末考週,家長往往比小孩還要緊張、焦慮,其實國小課業並不難,難在形塑習慣。小孩在中年級以前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,才能因應升上高年級後日益沉重的課業挑戰。
新北市莒光國小教師周理慧認為,國小課業並不難,教什麼就考什麼,難在形塑習慣。台北市志清國小教師李衿綺也指出,不論做作業、問問題等,如果家長可以固定陪伴孩子,教導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做法,到五、六年級就能夠做到「自動導航」。
小孩從低年級、中年級到高年級等不同的學習階段,究竟需要逐步建立哪些重要的好習慣?以下是資深小學教師提供的具體建議:
1. 低年級孩子:
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孩子,面對完全不一樣的學習環境,光是要上課坐好、專心聽講就是一大挑戰。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,每節課有40分鐘,但通常注意力只能維持10分鐘,因而最需要培養專注的習慣。此外,如何練習有品質的說話與表達,以及獨立完成每件事,也是學習扎根的關鍵。
(1) 培養專注力
(a) 閱讀─蔡孟耘認為,孩子的專注力與在家裡的習慣有關,比方說會不會靜下來看書或玩玩具。閱讀其實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,父母只要每天在家陪孩子閱讀10分鐘,媽媽可以看食譜、爸爸可以讀雜誌等,「除了『臉書』以外的書皆可,搭配使用計時器,時間到就可以停下來,沒念完也沒關係」。同時可以根據孩子狀況,逐漸拉長閱讀時間。
(b) 玩遊戲─如果孩子較容易分心,也可以帶孩子玩專注力遊戲,例如「1、2、3數字」遊戲,1摀嘴巴、2手背後面、3做投降姿勢……,可以隨時調整動作的變化﹔或「傳令兵」遊戲,等一下去拿A物品,之後再去拿B物品……,幫助孩子練習專心的完成不同的指令與動作。
(c) 借力使力─李衿綺提到,可以讓孩子練習用手機或平板拍照,但不是隨意亂拍,而是聚焦在「小範圍」。例如在公園拍3種花,仔細觀察花的顏色、花瓣、花蕊……,大人也可以拍下小孩「專心」的畫面,幫助孩子掌握「專心」的感覺。透過參加課後才藝或社團活動,至少培養一項運動習慣,例如桌球、武術、直排輪等,也有助於提升專注力及挫折容忍度。
(2) 學習說話與表達
「有的父母經常會帶小孩出去玩,如果可以進一步與孩子進行精緻的對話,就能透過『提問』,幫助孩子增加閱讀能力、練習提取知識,」李衿綺舉例說明,看到天空的藍色,可以數數看共有幾種不同的藍色﹔或用落葉做拼貼,把它拍下來,試著說出一個故事。
(3) 學會獨立做事情
蔡孟耘提醒,低年級孩子要學會獨立完成每件事,包括獨立寫功課、整理書包、能夠清楚傳達老師交代的事項等,此時主要面對一位級任導師,但升上中年級後會增加很多科任老師,培養獨立負責的能力很重要,才不會造成學習更混亂。